包粽子的家常做法?
包粽子是一个传统的习俗,通常在端午节期间进行。包粽子需要准备棕叶、糯米、肉、酱油、棉线等材料1。首先将粽叶半折成锥形,然后兜两到三圈,接着将糯米放入粽叶中,再加入肉和其他调料2。最后将粽叶用棉线绑紧,确保粽子不会散开1。包好的粽子需要在水里泡一泡,这样可以让米在水中发胀,蒸熟后更加软糯好吃2。最后将粽子放入锅中煮熟即可3。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,但是包好的粽子香气扑鼻,非常美味。
蒸粽子的家常做法?
食材:
五花肉适量、绿豆适量、糯米适量、芒叶适量、水草适量、盐适量、花生油 适量、五香粉适量。
1、包粽前,先把猪肉洗净去皮,分别切成小方块,调入适量盐、糖、五香粉、味素拌匀。
2、绿豆洗净,浸过夜,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,再用清水掏去,豆肉沥干水分,用少许生油、盐捞匀。
3、糯米洗净,沥去水分,加入适量生抽、盐、糖、味素和五香粉拌匀。
4、咸蛋黄一个切开两件。
5、烧肉、烧鸭、火腿切件。冬菇去蒂,洗净,用水浸发,取出沥干水分。虾米洗净,浸软。栗子肉洗净,煲“烂”,取出备用。
6、取一个小碟子,两张冬叶十字形摆放,这时就会有一坑,取一饭勺糯米摊平放在十字形中间。
7、往糯米上铺一饭勺绿豆,然后放一块五花肉,在五花肉上铺一层绿豆。
8、最后在绿豆层上铺一层糯米。
9、先前后把冬叶折起来,再把右边冬叶折起来,然后把粽子竖起来,抖一下,让粽子填满空隙,最后把余下的一边冬叶折下来,粽子的形状就出来了。
10、取一条粽带,用交叉十字绑法,把粽子绑好,绑粽子时粽带要用力抽紧,这样粽子在水煮的过程才不会漏米。
11、最后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锅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,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。
自制粽子家常做法?
1.把两张叶子相叠加
2.把叶子捥成甜筒的形状
3.把糯米,赤豆等料混合一起,肉和蛋,虾不混合!将糯米等料放入甜筒状的叶子
4.把突出的叶子盖上口,包实,再把绳子绑紧密
粽子的家常做法?
做粽子是中国各族人们都喜欢的美食。它的寓意很深刻,一般都在八月十五做粽子。在我们东北,做粽子要先把米洗净用水泡一天一宿,把粽叶用开水浸泡俩小时。在包粽子的时候,有放大枣的,有放咸肉的。包好了以后放在锅中慢火煮开,小火煮四小时即可。
1.将糯米淘洗干净,放入清水里浸泡至能捏碎,备用。
2.将红豆洗净,泡1.5小时后再和糯米放在一起拌匀,备用。
3.将粽叶300克洗净,放入锅内煮约半小时取出,用凉开水浸泡,备用。
4.取泡好洗净的粽叶三四片摆齐,卷成圆锥形的筒,放入拌和的糯米和红豆,包成粽子形状,用绳扎紧。
5.将包好的粽子码放在锅内,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后,改用小火焖约3小时,即可食用。
原辅材料:糯米、碱水、生油。
制作步骤
1、先将糯米淘洗干净,沥去水,放一容器内,倒上碱水一两拌匀(一斤块碱,用一斤水化成碱水),待碱水被米粒吸收后,再倒入生油拌匀(必须先放碱水,后放生油。否则,碱水就不易被米粒吸收,米粽吃口就不糯)。
2、竹箬用清水洗净浸泡在清水里。取竹箬两张,折拢成尖角斗形,放入糯米二两,再捞取两张竹箬插入尖角斗形粽的左右两边。先将两边的竹箬向里折拢,再将前后的竹箬向里折拢,裹包成四角相等,中间稍有隆起的长形五角米粽,用线绳从左到右扎牢。
3、裹包时要松些,扎得也不要太紧。裹好后,碱水粽子摇起来,里面米粒会动为标准。包扎得太紧,煮时米粒涨不透,会夹生而不软糯。
4、取一净锅倒入清水,先用旺火烧开,将粽放入子锅内(水要浸没碱水粽子为好),在旺火上煮三个小时,再改用小火焖煮三四个小时即可。
作法:糯米用清水浸泡五小时洗净,粽叶泡好剪去根部,糯米中加入蜜枣,将两张粽叶叠在一起,折出三角形,加入蜜枣、糯米包好,缠上绳子系紧,放入锅中,加水没过粽子,盖盖大火煮开转中火煮四十分钟,捞出即可。
粽子,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,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。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传播亦甚远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,在中国盛行不衰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粽,即粽籺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、簕古子叶等)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主要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。南北叫法不同,北方产黍,用黍米做粽,角状,古时候在北方称“角黍”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粽子种类繁多,从馅料看,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绿豆、五花肉、豆沙、八宝、火腿、冬菇、蛋黄等多种馅料。